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信息检索:
青海省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经济发展 > > 内容

我省精准扶贫工作实现开门红(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信息第26期)

网址:www.chinagdp.org 来源: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:2017-02-15 13:54:23
我省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和“四个扎扎实实”的重大要求为指引,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,坚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,加强领导,高位推进,精心谋划,精准发力,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推进,2016年实现了开门红。
一、减贫任务完成情况
年度扶贫资金投入大幅度增长,2016年全年全省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3.4亿元,较上年增长136.8%;落实产业扶贫和异地搬迁贷款35.4亿元。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明显拓宽,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%以上。年度6个贫困县摘帽、404个贫困村退出、11.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完成。
二、主要做法和成效
(一)精准谋划、高位推动,全面贯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,高位推进,聚力攻坚。一是坚持理论先导,夯实思想根基。以各级党委(党组)中心组为龙头,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新思想、新观点、新论断,通过领导带头学、拓展延伸学、把握节点学、培训交流学等形式,读原著、悟原理,深刻理解把握思想精髓、时代意义和价值真理,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,夯实脱贫攻坚工作思想根基。二是坚持以上率下,强化组织领导。省上成立了由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,首次以“双组长”的形式强化责任落实。领导小组先后3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工作,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20余次听取专题汇报,作出指示批示80余次。市(州)、县(区、市)、乡(镇)全面落实了党政一把手主体责任和分管领导直接责任,逐级签订责任书,层层传导压力,压实责任。三是坚持着眼长远,统筹谋划部署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、东西扶贫协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,先后召开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、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,作出了“四年集中攻坚、一年巩固提升”的战略部署,立足当前,着眼长远,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,统筹谋划各项工作,努力形成攻坚合力。四是健全政策体系,硬化保障措施。结合我省区域贫困特征和资源禀赋,研究制定了涵盖面广、针对性强、含金量高的“1+8+10”脱贫攻坚政策体系,明确了精准施策的行动路径;突出规划引领,编制完成了《青海省“十三五”脱贫攻坚规划》,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政策“组合拳”。
(二)着眼实际、创新机制,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。一是建立精准识别机制。依照贫困人口收入和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识别标准,采取“五看法”,精准识别贫困人口16万户、52万人,并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。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了“两项制度” 衔接中的问题。二是建立精准管理机制。统一印制《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管理手册》,每家一册,每户一档。统一制作贫困村脱贫攻坚“六张图”,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流程,实行挂图作战。扎实推进省县两级精准扶贫综合信息平台建设,健全完善系统功能,形成了“户有管理手册、村有作战挂图、乡有规范档案、县有数据平台、省有指挥中心”的精准管理格局。三是建立督查巡查机制。印发《青海省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》,定期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,坚持双月通报、季度巡查、半年督查制度,切实加强对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落实的跟踪问效。全年省级层面开展督查和暗访5次,各市州、县区开展各类督查700余次。四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。制定了省直定点扶贫单位、省直行业部门以及市州、县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考核办法,细化量化了考核内容,将贫困县脱贫攻坚权重提高至70%,对市州和行业部门的考核结果计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,强化考评结果运用,着力发挥考核“指挥棒”的作用。五是建立贫困退出机制。制定印发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、贫困村退出及贫困县脱贫摘帽实施方案》,坚持以脱贫实效为依据,以群众认可为目的,确定贫困人口脱贫、贫困村退出、贫困县摘帽各6项约束性指标,确保真脱贫、脱真贫。制定了《青海省贫困退出第三方评估办法》,通过第三方评估,提升脱贫攻坚社会公信力和群众认可度。六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。统筹财政专项、行业扶贫、地方配套、金融信贷、社会帮扶和援青资金,形成了“六位一体”的投入保障机制。全年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3.4亿元,其中,省级财政资金8.44亿元,增幅67.3%;市州、县级财政投入扶贫配套资金7.8亿元,较上年增长3.7倍。省政府注资19.5亿元,配套专项建设资金10亿元,成立了省扶贫开发投融资公司。全年落实扶贫小额信贷24.7亿元,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融资难、融资贵的问题。
(三)精准靶向、综合施策,大力实施脱贫攻坚重点工程。紧紧扭住“精准”不放松,有力有序推进“八个一批”行动计划,稳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。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脱贫。全面构建了户有扶持项目、村有集体经济、县有产业园区“三位一体”的精准扶贫产业保障体系,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。投资9.7亿元,实施33个县的到户产业扶贫项目,扶持16.2万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;投资3.51亿元,按照精准扶贫折股量化的思路,全省建设10个精准扶贫产业园和5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;投资8.1亿元,按照每村50万元的标准,对全省162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安排全覆盖。二是推进易地搬迁促脱贫。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“当头炮”,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推进,加大投入力度,创新融资模式,因户精准施策,实现应搬尽搬。年度共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19.1亿元,占年度投资完成率的103%,全省38个县535个村的2.1万户7.8万人搬迁项目全部开工建设,项目开工率和工程进度均位居全国前5位。三是就业转移促脱贫。大力实施“雨露计划”工程,完成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13810人次、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1551人次,转移就业4.2万人次。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165个,人均增收4238元。“青春创业行动”带动贫困地区5300名青年创业就业。职业学历教育补助贫困家庭学生4430人,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5452人。四是资产收益促脱贫。对产业选择难和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,探索建立扶贫产业园和旅游扶贫项目资产收益机制,将产业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,持续稳定增加财产性收入,受益贫困群众达到2.71万户、9.3万人。五是生态保护促脱贫。结合加大生态保护工作力度,“十三五”期间计划设置生态公益管护岗位4.31万个,其中今年新增贫困人口公益性生态管护员岗位1.45万个,年人均增收2.16万元。六是加强教育促脱贫。投入财政资金17.6亿元,全面落实六州藏区全部和西宁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子女15年免费教育。落实面向贫困地区高校招生计划260名、免费定向生计划240名。七是医疗保障和救助促脱贫。深入推进健康扶贫行动,全面落实“一免七减”政策,累计为贫困群众减免医疗费用550万元;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45例,资助实施先心病患儿177例。开展临时和医疗救助13.5万人次,累计发放救助金3.3亿元。新建贫困村卫生室86个。八是社会保障兜底促脱贫。对农牧区12万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贫困群众按照年人均2500元标准实施生活补助。对11万原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、29万新增低保对象,按照年人均2016元、400元标准实施分档生活补助。
(四)补齐短板、提升水平,着力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制约。全力推进十个行业扶贫专项行动方案落实,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,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。目前,已投入行业扶贫资金65亿元,新改建乡村公路5500公里,修建便民桥190座;开工建设贫困家庭危房改造项目1.41万户;启动实施312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、108个贫困村电网改造工程、151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中心项目、7个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等。深入开展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,将符合条件的2.05万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精准扶贫范围,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1.33万人次。
(五)包片联点、精准帮扶,着力发挥各级党员干部“领头雁”作用。一是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县联乡包村机制。省委、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头,包“战区”督战,8位省级领导负责指导8个市州脱贫攻坚工作,39名省级领导定点联系39个贫困县实行重点督导。全省共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1310个,坚持每年2至3次蹲点调研,帮助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。二是建立驻村帮扶“123”工作机制。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(驻村)干部7865名,实行挂钩扶贫,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。建立了“一联、双帮、三治”帮扶工作机制,坚持治穷、治弱、治乱相结合。大力推动党员干部结对认亲活动,10.9万名党员干部与15.4万户贫困户认亲结对,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困难,发展扶贫产业。三是健全完善社会帮扶机制。13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落实各类帮扶资金1.12亿元,较上年增长近6倍。全省2500家省市县三级定点扶贫单位与1824个“三类村”结成帮扶对子,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超过10亿元。扎实推进“百企帮百村、百企联百户”精准帮扶行动,全省247家民营企业(异地商会)与299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,落实帮扶资金约2亿元。
(六)强化认识、增能强技,着力强化扶贫干部“能担当”。一是开展“大讨论”,凝心聚力从1月份起在全省扶贫系统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“打赢脱贫攻坚战,扶贫干部怎么干”大讨论活动,做到了大讨论、深调研、重协调、强队伍的统筹结合,解决了扶持谁、谁来扶、怎样扶、如何干等认识问题,激发了扶贫干部的干事激情和工作热情。二是组织“大培训”,提升水平。为全方位解读脱贫攻坚政策和路径措施,解决好各级扶贫干部认识不清、政策不通、措施不明等问题,全省组织、扶贫部门联合举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培训班,受训各级各类干部4869人。三是进行“大交流”,拓展思路。各地分别组织召开扶贫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、驻村干部座谈交流会,就经验做法和困难问题开展座谈,交流经验,分析问题,统一思路,提升践行能力。
 
 
 
(省扶贫局供稿)

上一篇:我省民政系统积极补齐公共服务短板(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信息第27期)
下一篇:我省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(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信息第25期)

单位信息

单位名称: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

单位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

邮政编码:100038

开户银行:北京建行万丰支行

银行账号:1100 1042 4000 5300 6848

联系电话:010-65067990  65067996

图文传真:010-65067996

单位信箱:vip@chinagdp.org